English

社区新鲜事:为明天养老攒“钟点”

1999-07-0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位于上海老城区的晋阳居委,有700多位退休老人。居委会曾制定了服务老人的多种形式:如自愿应急上门、互帮互助等无偿服务;以及雇佣保姆、钟点工的有偿服务。但由于大多数老人没有经济能力雇保姆,而无偿服务又以自愿为前提。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服务形式?社区居民李凤英为老人服务的事迹,使他们受到启发。

当初李凤英家中有三位长年卧病在床的高龄老人,在她被家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时,居委干部为之伸出了援助之手。三位老人相继去世后,李凤英又主动照料周围年长体弱的老人。这种劳动价值的实现是以时间互换为中介的,如果有组织地进行,不是能解决低收入老人的服务需求吗?

1998年4月,全国最早的“时间储蓄”式服务,在上海晋阳居委应运而生。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由准老人或健康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或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提供服务,将服务的时间记录、存档,待服务者需要服务时,再由别人为他提供相应的服务。“时间储蓄”式服务,很快被大多数老年人认可,北京、太原、南京也纷纷来沪取经。

在晋阳居委会有称为“时间储蓄”的特殊“存折”,有一份记录着其主人、上海市68岁的服务明星孙嘉兰大妈储蓄的劳务日期、劳务时间和劳务内容,以及受惠者、33年前患鼻癌如今又患脑血管硬化的79岁李文君大妈的签章。买菜、做饭、看病、取药等琐碎又十分具体,每日1—2小时不等。这份劳务协议签约从去年4月开始,是上海最早的一份,按“存折”上的时间计算,孙大妈已储蓄了500多个小时。

参加“时间储蓄”的,并不完全是因为缺钱养老。在北京第一个“储蓄”时间的朝阳区潘家园办事处的郎大妈说,白天孩子们都上班了,老人们会有孤独感。我和大多数参加“时间储蓄”的老人并不是因为缺钱养老,完全是为了一种精神上的需求。等我老得行动困难时,就会有人来陪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